| 品牌 | 優爾鴻信 |
|---|
優爾鴻信檢測擁有半導體元器件從表面到內部的全系列測試能力,ESD測試,FIB測試,工業CT掃描、紅墨水實驗、切片分析、離子色譜等項目全覆蓋,能高效識別虛焊、開裂、離子殘留等問題,依托專業儀器實現精準檢測,助力電子器件質量管控。
半導體元件失效分析步驟
在實際工作中,一個完整的半導體元件失效分析通常會遵循“先外后內、先無損后破壞"的基本原則
1. 失效現象收集與故障定位
這是所有分析的起點。你需要盡可能詳細地記錄:
失效現象:是不工作,還是參數漂移,或是間歇性故障?
失效環境:是在什么測試或使用條件下發生的?
失效比例:是個別現象還是批次性問題?
基于現象,通過電性能測試(如IV曲線測試)和外觀檢查,初步鎖定失效的大致部位。
2. 非破壞性分析
在不對樣品造成破壞的前提下,充分利用各種儀器進行排查。
外觀檢查:使用光學顯微鏡進行仔細檢查,尋找如變色、裂紋、污染等細微的異常。
電特性測試:IV曲線測試可以非常快地幫你確認失效引腳是否存在短路、開路、漏電等高阻問題。
內部結構無損檢查:
對于PCB內部布線、焊點(尤其是BGA)等,X-Ray透視是較好的選擇。
對于塑封器件受潮后分層、PCB爆板等,超聲波(C-SAM) 因其對界面缺陷非常敏感而尤為有效。
3. 破壞性分析技術
當無損分析無法確定根本原因時,在獲得授權后,需要進行破壞性分析。
切片分析:這是觀察PCB通孔、焊點等內部微觀結構的經典方法。通過取樣、鑲嵌、切片、拋磨、腐蝕等一系列步驟,制備出可供顯微鏡觀察的橫截面。
離子研磨:這是當前更先進的制樣技術。傳統機械拋光可能會引入劃傷或磨料污染,而離子研磨利用離子束進行切削和拋光,可以獲得無應力、無污染的截面,使得在SEM下觀察到的圖像更為真實、清晰。
SEM/EDS分析:將制備好的切片放入掃描電鏡(SEM),可以觀察到極其細微的微觀結構,如金屬間化合物、微裂紋、錫須等。配合能譜儀(EDS),還可以對微小區域的元素成分進行定性甚至半定量分析,幫助判斷污染物或腐蝕物的來源。
開封分析:如果失效定位在芯片內部,就需要通過化學開封(用酸腐蝕掉外部塑料封裝)或物理方法將芯片晶圓暴露出來,以便用SEM觀察其內部的燒傷、擊穿等缺陷。
4. 綜合分析并給出結論
最后,需要將所有獲得的數據、圖像和事實進行綜合邏輯推理,確定失效機理(如靜電損傷、機械應力、電遷移等),并最終找出根本原因,形成一份結構清晰的失效分析報告,為后續的質量改進提供方向。
半導體元件失效分析技術手段
分析類別 | 技術手段 | 主要用途 |
外觀檢查 | 光學顯微鏡 | 檢查污染、腐蝕、破損、焊點形貌等 |
電性能測試 | IV曲線測試 | 快速定位短路、斷路、漏電、高阻等電性故障 |
內部結構無損檢查 | X-Ray透視/CT掃描 | 觀察內部連線、通孔、焊點(尤其是BGA)缺陷 |
超聲波(C-SAM) | 檢測分層、裂紋、空洞等材料界面缺陷 | |
成分與表面分析 | 顯微紅外分析(FTIR) | 識別有機污染物的成分 |
掃描電鏡及能譜(SEM/EDS) | 觀察微觀形貌并分析元素成分 | |
熱分析 | 差示掃描量熱法(DSC) | 測量材料的固化程度、玻璃化轉變溫度 |
熱機械分析(TMA) | 測量線性膨脹系數 | |
熱重分析(TGA) | 測量材料的熱穩定性/分解溫度 | |
破壞性物理分析 | 切片/截面分析 | 觀察橫截面結構、鍍層質量、焊點金相 |
離子研磨 | 對切片進行超高精度的拋光 | |
開封/ decapsulation | 去除芯片封裝,暴露內部晶圓 |


您的位置:

在線交流